第(3/3)页 一个月前,这大骨头贱得跟白送似的,顶多两毛。 可现在? 县城里肉铺的柜台空得能跑马! 为啥缺肉? 广播匣子里说了,土地包产到户了,养猪的少了,公社收猪也不是硬任务了。 家家户户都想在自家猪圈里多留半扇膘,等着过年那顿杀猪菜、酸菜白肉汆锅子,谁舍得往外卖? 这锅,肉联厂甩给了“政策”,大家伙儿起初也都信了。 可等城里人揣着攒了半年的肉票和现钱,巴巴地寻到乡下老舅家想匀点肉时,才惊觉,村里比城里更缺! 想买肉? 得套上狗皮帽子,裹着家里最厚的破棉被,揣着冰凉梆硬的马扎,在肉联厂的大门洞外头顶着刀子似的白毛风坐一宿! 图啥? 就图天蒙蒙亮,那生了锈的大铁门“嘎吱”一开,能抢到点带皮的肥膘或是几根肋条骨。 哪怕是熬点猪油渣拌进白菜馅里,过年那顿饺子能汪着点油星,这一年的辛苦也算没白熬。 当家爷们儿缩在墙根下,冻得跺脚,心里头憋屈得像塞了团烂棉花,觉得自己没能耐。 娘们儿在家守着冷灶台,摸着空油罐子,也难受,觉得对不住眼巴巴盼着的老人孩子。 这光景,是真真的有钱有票也买不着肉啊! 一肉难求! 比大姑娘还金贵! 第(3/3)页